蒂固,所有将校官员皆是他一手提拔,即便交出节度使、按察使之位,也没有人能够真正取代他的地位。但是见他这般痛快的交出兵权,也投以敬重的目光。
封赏继续接下来是王忠嗣。
王忠嗣在破阿拉伯莫斯雷马萨的时候,就立下了赫赫功绩,而后又领大军长驱直入,为王朝扩地万里,攻下大马士革城,如此功劳,无人可比。
王忠嗣原本就功勋卓著,加上此番大功,直接受封为青海郡王,荣获王爵。
不过他人还在路上,由他的部下带领。
紧接着就是李光弼,他得裴旻亲眼,参加了东西战事,两功并举,排在了郭子仪的前面。
随之是郭子仪、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张巡、李泌、颜真卿、仆固怀恩、李嗣业、雷万春、安重璋、南霁云等等一系列的立功文武,他们的功绩一笔一字皆算的一清二楚,无半点遗漏。
足足一百多员将校,太监念得口干舌燥才得以念完。
所有人都得到应有的嘉奖,自是皆大欢喜。
对于诸多将官的封赏,满朝文武大多都没有异议。
唯二受到质疑的就属李泌、颜真卿这两个人。
相比其他人实打实的功绩,李泌、颜真卿却没有多少显著的功劳,当然最关键的是他们年纪不大,资历不足。
尤其是李泌,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居然位居检校兵部侍郎,实在有些儿戏。
当然大多都是眼红的。
王维将自己听到的异议告诉了裴旻。
裴旻不屑一顾的笑了笑,没有说话,不去在意这些。
李泌的功劳是谋功,他没有自己的威望,却干成了只有自己才能做到的事情:串连起了李光弼、哥舒翰、郭子仪三将的合作,困死了安禄山,这份谋功是不可忽视的。
李泌的提升,是他应得的。
反倒是颜真卿的功绩有些牵强,关中缺粮,颜真卿经营青海道,令得关中得到了青海湖、川蜀粮草的支援。
可实际上关中是缺粮,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缺,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可就算破格提拔,那又如何
一切他说的算。
“不去管这些,不用我出面,要不了多久,李泌、颜真卿就会让他们乖乖闭嘴。”
裴旻对于自己看中的三杰其二,很有自信。
抵定乾坤 第六十二章 三杰之首 忠嗣归来
广德元年六月,正是最炎热的时节,炙热的阳光普照大地。
长安开远门外有一处立堠亭,立堠亭附近开了一家茶摊。
开远门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自西方战事平定,蠢蠢欲动的商贩开始了自己艰辛而又愉快的赚钱之旅。
在这炎热的时节,与路边茶摊喝一碗凉茶,那是最享受的事情了。
故而小小的茶馆生意极好,茶馆的东家徐长贵不住的吆喝着自己的子女干活。实在太忙,自己也不得不端茶招呼客人。
刚刚给客人满上一碗凉茶,徐长贵看着桌上抖动的茶水,眉头有些奇怪,难不成地龙翻身
正想着但听得蹄声如雷,百余乘马疾风般卷由远及近,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毡大氅,里面玄色布衣,但见人似虎,马如龙,雄伟非常。
长安的百姓见惯了禁军的熊样,也就近年来裴旻领着神策军入京,他们才见识到什么是天下精锐。
但飞驰而来的这伙骑士不过百人,气势之壮,却似有如千军万马一般,似乎较之神策军都要更胜一筹。
“怕是只有裴相的亲卫兵能与之相比了吧”
徐长贵在长安生活的半辈子,别的没有就是眼见高,见多识广,心底疑惑,谁能有如此风采
百骑来到近处为首一人红马白袍,马背上挂着一个硕大无朋的方天画戟,在他们的茶摊前一瞬而过。
徐长贵突然惊呼道:“是青海郡王,青海郡王回来了”
若说天下最传奇的人物,莫过于庙堂上的裴旻。
他这些年的事迹,堪称奇迹,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青海郡王王忠嗣却是仅次于裴旻的存在,他的身世较之裴旻更加传奇。作为英雄王海宾之后,年少时就得先皇李隆基看中,赐予忠嗣之名,裴旻更是将他接入府中用心培养。
王忠嗣少年为将,屡立战功,护卫莫离驿的时候,吐蕃于大非川阅兵。
王忠嗣两百人大闹大非川,险些生擒吐蕃赞普,之后勇夺青海湖,长驱直入直取大马士革城,无不证明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忠嗣的军威在唐王朝那是仅次于裴旻的存在。
徐长贵话音一落,周边顾客一个个都霍然而起,翘首眺望。
王忠嗣看着近在咫尺的长安,归心似箭,在不危及行人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快速前行。
穿过西市,直接来到了裴府。
王忠嗣将马鞭一丢,跑进了府中,自己家无需通传,入府拜会了自己的母亲与裴母。
得知王忠嗣归来,裴旻也早早的下朝回家。
兄弟相聚,不胜欣喜。
王忠嗣给裴旻说着西方的详情。
裴旻听的不住点头,王忠嗣、高仙芝、封常清皆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将西方的战局完全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上,拜占庭有心耍花样,也让他们破解了。
裴旻端起酒杯说道:“西方长期内不会有战事了,我打算将你调回长安,你怎么看。”
王忠嗣毫不犹豫的说道:“这事旻哥说的算,去哪儿,弟并不在乎,只要能帮着旻哥就够了。只是旻哥不打算经营西方了”
他是唯一知道裴旻最终打算的。
裴旻带着几分苦笑的说道:“我也不清楚,走一步看一步吧。现在陛下不足以服众,我大权在握,庙堂离我不得。再说以高仙芝、封常清的能力,不出意外是足以应对西方变故的。就算有个万一,以他们的能力也不足以崩盘,有支援的时间。现在我手上无人,你来给我当兵部尚书,管理兵部。我要将京畿的兵好好练练。外强中干这个弊端,必须要清除。兵部,交给你,我放心。”
王忠嗣颔首道:“也好,这样弟也能侍奉母亲、义母,尽孝膝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