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旻道:“明天陛下会召见你,表彰你的功绩,任命就会下达了。晚上我带你见两个人,你好好的跟他们打好关系,他们与你一样,是我最得力的臂膀。一个你应该见过颜真卿,还有一个,你就不知道了,叫李泌。”
裴旻作为后世人,时常听什么初汉三杰,五子良将,五虎上将,云台十八将之类的组合,心血来潮也自己给麾下的人才评了三杰六帅十二将。
三杰是效仿汉初三杰,韩信、张良、萧何。
韩信军事无双,张良谋略盖世,萧何一代贤相政务水平出类拔萃,对应了军、谋、政三个绝世人物。
王忠嗣、李泌、颜真卿正好也对应了军、谋、政三方。
王忠嗣勇谋俱全,作为盛唐第一将,或许达不到韩信那个高度,但在这个时代也只有李光弼或许能够与之对抗,郭子仪都要逊色稍许。
李泌作为这个时代的妖孽,才智绝对是张良、诸葛亮一个级别的。
至于颜真卿亦是当之无愧的王佐之才。
三杰之名,一点不虚。
六帅自然就是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封常清、高仙芝、张巡六人。
对于他们六人,裴旻打算让张巡负责西南六诏,李光弼负责朔方北地,郭子仪负责辽东,哥舒翰负责江南,四将轮流换防,而西域、阿拉伯因为情况特殊由封常清、高仙芝常驻负责。
裴旻相信自己的这番安排,举目四方,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威胁到大唐。
不过现在的大唐有些畸形,军事实力所向无敌,政治经济却堪称千疮百孔。
受到对外战事以及安史之乱的拖累,唐王朝的账目上满满的都上赤字。
这也是裴旻将王忠嗣招回长安的原因,他们需要漫长的时间缓解战争带来的影响。
未来的五年,甚至十年,裴旻都不打算发动战事,除非有不长眼的自己挑衅上门。
王忠嗣忽然想到了自己当初的兄弟玩伴,说道:“不知太白兄现在如何了”
裴旻忍不住笑了起来道:“你不说,我还忘记了。太白,似乎有些坐不住了,打算来拜会我这个师傅了。他这没良心的,这些年作了不少的诗,也碰了不少钉子,这一次八成放下面子求官来了。”
王忠嗣摇头道:“说实话,旻哥,太白兄入朝为官,实在太屈才。却不知为何如他那般神仙人物,对于官职如此在乎。旻哥不如就成全了他罢。”
裴旻颔首道:“我已经想好了,让他当监察御史,继续满天下作诗去。我这个当师傅的,不介意他将监察当做副业。”
王忠嗣忍不住笑了起来:“旻哥果然思虑周到。”
抵定乾坤 第六十三章 杨家有女初长成全书完
长安李府
李林甫也得到了封赏,而且封赏厚重,正三品御史大夫,监察机构最高长官。不只是如此,他的儿子李岫、李崿也得到了极高的赏赐。
李岫进入了户部为户部郎中,李崿进入了工部将作监,担任甄官,可谓恩宠之极。
李林甫左手拿着一壶酒,右手拿着一个酒杯,独自一人自斟自饮,一路来到后院,漫步于后院池塘附近,带着几分留恋的看着这一草一木,最终化作一声长叹,大灌了口酒,道:“裴帅,不饶你动手了。”言罢纵身跳下了池塘。
李林甫醉酒淹死自家池塘的事情传到裴旻耳中。
裴旻也忍不住的一声长叹,有些复杂,有些难受,高声对王维道:“替我修书一封,表彰林甫之功绩,赠封他为凉州大都督。”
他说着回到了府上,将自己手中关于李林甫不为人知的一些事情一并烧了。
所有的事,都随着他的死,烟消云散。
唐王朝经过连翻征战,打下了华夏王朝有史以来最大的疆域,也到了尘埃落定,发展休养的时候。
乱后必有大治
这话并不虚假。
经过安禄山的肆虐,天下民心思定。
裴旻暂息兵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正对了天下百姓心中所想。
各种发展政策改善民生的制度颁布下去,皆得到了地方豪绅与百姓的支持,效果卓然。
广德五年。
经过五年的发展,唐王朝有了全新的气象,全新的风貌。
国家财政收入稳定,裴旻甚至还清了从哥舒翰那里借来的巨资。
境内的商业十分发达,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复辟的波斯、阿拉伯商人纷至沓来,长安、洛阳、广州等大都市商贾云集,各种肤色、不同语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装来来往往,十分热闹。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是杜甫的诗句,现在的唐王朝已经重现此景。
尚书省政事堂。
政事堂原本是在中书省的,但是裴旻为了方便,将政事堂搬到了尚书省。
政事堂会议理所当然的在尚书省举行了。
“裴相好消息,渤海国发生了内乱,渤海王大钦茂的弟弟大元义与大臣毕君柔暗谋,发动了兵变,处死了渤海王大钦茂,打算请立大门艺为渤海王,使者正在前来的路上。”
说话的是李泌,这位裴旻说器重的三杰之一,经过五年来的磨练,越发的成熟稳重,表现出来的才智也满朝文武敬服。
李泌话音一落,政事堂一片欢呼。
“太好了”
诸多宰相大佬都脸带喜色。
已经晋升为宰辅的颜杲卿,激动的说道:“兵不血刃,兵不血刃啊裴相,经济制裁,果然有用。渤海国,归我大唐矣。”
裴旻也露出了几分自得,经济制裁是后世国与国之间,相互掣肘最常用的手段。但在古代,却不多见。
早在五年前,东北渤海王大武艺趁着奚族、契丹为郭子仪打残之后,收编了两族残部,实力大涨。
渤海国向来与唐王朝交恶,张守珪养寇自重,十年彼此征伐,双方仇恨累计难消,边境多有摩擦。
不过因为负责东北方面的是郭子仪,渤海国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那个时候,裴旻不愿为了一个小小的渤海国劳师动众,尤其是渤海国多山多林,大军无法展开,但是渤海国的存在截断了新罗与唐朝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