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喝茶,这是个三十多岁的人,身形瘦削,带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一瞥之间,满脸含笑的唐成已拱手走了进去,“未知甘御史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甘鸿宇放下手中盏借着起身的机会将唐成打量了一遍,“唐县令客气了,不敢当”。
还行,这个甘鸿宇的脸色瞅着倒不算坏。而他此番能主动登衙请见,这本身就已表明出一种态度。毕竟监察御史与地方官是分属两个系统,既无统属关系更谈不上什么交情,作为调查者的甘鸿宇也不是非见他不可,更别说主动登门了。
见礼完毕,唐成i着外边的天色笑说道:“赶得好不如赶得巧,马是散衙时候了,近日正好听说龙门客栈新到了一批美酒,便请甘大人前去把酒夜话如何”。
“龙门大旱,百姓食树皮草犹不得一饱,实在无心宴饮”,许是又想到了那些老弱妇孺乡民们的苦状,甘鸿宇脸上油然浮现出一片黯然之色,“宴饮便就罢了,借唐县令一处僻静地方说话即可”。
这话一说,黯神色再一摆出来,顿时就把唐成衬地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了,但仔细看他脸色却又不像是刻意讥讽,心中郁闷的唐成既不想再劝,也无法再劝,当下手一引,“请”。
有刚才那句话一冲,见时的好气氛顿时一散而空,往公事房走的路上两人都没说话,此后让座倒茶也不过只是循例而已。
端茶盏默默的呷了一口,甘鸿宇清咳了两声后抬头看着唐成道:“本官此来是有一事相求,请唐县令暂停梯子田修筑之事,将一干征调丁壮放回,赈粮亦循人头发放,以使万千灾中百姓同沐皇恩”。
唐成端着茶静静地看着甘鸿宇。手指无声地在茶盏边缘敲击着。一时没有说话。甘鸿宇会说到这个并不让他意外。不解地是他说话地方式和态度。
监察御史无直接插手地方政事地权利。所以他要想变更龙门县衙地施政方略只能通过自己。问题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若是对自己地施政不满。直接呈奏本上去弹劾自己就行了。又何必要登门说这一番话
简而言之。甘鸿宇地职司身份与他现在说出地话是矛盾地。以至于唐成把握不准他真实地意图到底是什么。
唐成沉默地想了片刻后。放下手中茶盏缓缓正色说道:“甘大人来龙门有几日了。想必对本县地情况也多有了解。难倒甘御史觉得本县县衙地做法不对”。
“唐大人治政抚民地干才。尤其是行事地气魄都令本官钦佩”。见唐成要说什么。甘鸿宇抬手摇了摇。“某说地不是官面套话。确是发自真心。也正是为了这一点。某才有今日冒昧登衙拜访之举。唐大人勇于任事自然不错。但这时机地选择却实是有些不妥。”
“愿闻其详”。
“大灾之年首重养民,龙门县衙却于此等天灾之时大兴徭役,而今龙门乡下诸多老弱妇孺依门无靠,日常所食里倒有八成是从山野间寻覓的草根树皮之属,田地绝收、腹响如雷却不见一粒赈粮,唐县令身为一方父母,焉能忍见百姓困乏如此”,言至此处,甘鸿宇一声低沉的叹息,“饶是如此,本官几日探访之中,百姓们对于唐县令仍是交口称赞,如此百姓,县令大人便怜惜他们一条活路吧。而今县衙所作之事大可置于丰年再行推展,何必要在此时”。
“百姓们过的苦本官也知道,但行大事哪有不吃苦就能做成的征调丁壮之前本官已派文吏于各里各村摸过底,各家存粮约略再撑月余当无问题,待得那时,本衙便将酌情发放赈粮,这一点上甘大人尽可放心”,解释之中地唐成语调也极为诚恳,“刚才大人也曾说过,百姓们日子过的如此艰难仍对本县颇有赞誉,这足以说明民心是支持县衙当前作为地,大灾之年不仅要赈济,亦要使百姓有所安业,方今田中受灾无事,本县趁此机会借赈粮发放之机聚民改田,正如夫子所言是惠而不费,今则所费者简而廉,而所惠者公而博,为政之道有美于此甘大人三思”。
“恕某愚笨,竟不知夫子此言竟可做此解法”,甘鸿宇丝毫不为所动,“朝廷赈粮有限,唐县令俱将此投放于修造梯田之事,丁壮劳作辛苦必致食量大增,一日之费足可户部拟定的三日赈量,敢问龙门县衙有多少赈粮当得起这般靡费一月之后又能所剩几何介时又拿什么来赈济乡野之间地老弱妇孺”。
“这个本县正在想办法”。
“原来县令大人仍无成法”,甘鸿宇一听这个却是恼了,“万千百姓食不果腹,实是生死一线,唐县令既无成法焉敢擅行徭役之事,荒唐”。
这么简单理都不懂,这些日子为了梯田地事情县衙上下那个人不是累的臭死,现今可好,竟被甘鸿宇个不做事的人挑
给了个“荒唐”的考语,唐成也是有火气的,怎么受评价,当下脸色也沉了下来,“本上下为今冬大旱之事可谓夙兴夜寐,人人劳苦,甘御史这荒唐二字不敢拜领,至于一月之后的赈粮之事本县自有解决之道,若到那时无粮可赈,大人再来发御史台地官威不迟”。
“到那时就晚了,万余百姓性命安危岂容儿戏”,甘鸿宇从胡凳上猛然站了起来,“本官念你尚有爱民用事之心,方才好言相劝。不想尔竟如此执迷不悟,朝廷赈粮乃是专用于赈济百姓之用,却不容尔为了一个闻所未闻的梯子田而一意孤行。”
“以工代赈,本官所为亦不悖于朝廷法度,至于梯田”,唐成冷然一笑,“无论甘大人闻与未闻,此都是利国利民之善政,既是善政本官自当一力推行之”。
恰在这时,就听门上传来一阵荜拨的叩门声,唐成头也没扭的大声道,“出去”。
“刚愎至此,本官竟是错看了,等着弹劾吧,告辞”,甘鸿宇连拱手礼都免了,说完这句后径直到了门边拉开就要往外走。
门拉开的瞬间,鸿宇先是一愣,继而猛然弯下腰去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老师怎么在这儿”。
老师唐成应声看去时,却拉开门的公事房外正站在三人,杨缴站在最后,他身前则是一个五旬年纪的麻衣老者,这老者虽不认识,但他身子侧后方的白发老仆却是当日在流官村孔家见过的。
心思一转之唐成已明白这老者到底,深呼吸一口气从书案后走到门口,拱手行礼道:“公”。
孔先没理会甘鸿宇,从头到脚将唐成仔细看了一遍后,微微点头道:“梯田之创功在百代,大灾之年所以兴造,皆欲于民生业,并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仰此为食者绝非仅有丁壮而已,工技、饮食之人皆可受益焉。以尔之年纪能有如此施政,殊为难得”,说到这里时,孔清的脸上已经有了几分笑意,“老夫欲借大人公事房一用,未知意下如何”。
“公谬赞了”,说话之间唐成身子一让,引手道:“请”。
孔点点头,往公事房里走时淡淡一句道:“进来吧”,唐成反手带上房门时正好听见甘鸿宇的声音,“旧日同窗来信告知老师乃是去了岭南,怎么却在龙门”。
那白发老站在门口,唐成也不便再听,带上房门后前走几步与杨缴一起到了庭院,“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