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2 / 2)

新明史 闪烁 5825 字 2019-04-17

“简直是一派胡言,虽然京城之围已解,不过此时边关上,大明将士仍然在继续与蒙古大军作战,大明还有数座边关落在蒙古人的手里,此时议和,不就是卖主求荣吗”

王直一惊,皇帝这话就太重了,卖国可是操家灭族的重罪。

“不过,朕也能体谅王大人关心上皇的心情,如果蒙古同意放上皇回来的话,那朕自然会去迎接,只不过嘛”朱祁钰笑了起来,笑得下面的大臣们个个心里都发寒,“要迎接上皇,自然得派人去。如果派的官员级别不够的话,那还说朕看不起蒙古太师,亏待了上皇,王大人,你说是不是啊”

“这陛下英明”

“那王大人是同意去蒙古把上皇接回来了”

王直这下可惊呆了,朱祁钰玩的这一手可真是够狠的,王直已上年岁,不然当初也跟随朱祁镇亲征了,现在要他跋山涉水,远赴塞外,他能坚持得住吗

“王大人,难道你只是说说而已,并无心去接上皇”

“微臣不敢,微臣对陛下,对上皇,对大明忠心耿耿,绝无二想”

“那好,朕这次亲自个给你送行,另外,朕还将修书一封,由你带给上皇,以表朕对上皇的关心与慰问。此事益早不益迟,明天你就率领使团出发吧”

朱祁钰这一手确实够狠,其他大臣此时谁敢出来帮王直说话,要知道,去蒙古谈判绝不是件好差事,现在明蒙交战,如果也先哪根脑筋一短路,把明使给杀了,那不是死得太冤枉了吗

第一卷 帝国重生

第二十九节 立威

第二天一早,朱祁钰就亲自率领群臣,在京城西直门外,为前往蒙古谈判,以及拜谒太上皇的王直送行了。此时,王直这个老臣心里也是有苦说不出来。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这朱祁钰并没有要他死,只是让他劳碌一番。更让王直感到苦劳的是,虽然他名义上是大明使者,而且还是二品吏部尚书,不过,朱祁钰却并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谈判宗旨,甚至没有说明要他将太上皇接回来

其他大臣心里也都清楚,王直是完蛋了,这个老糊涂竟然在最不合适的时候提出要接太上皇回来,那不明摆着给皇帝朱祁钰上眼药吗而见到朱祁钰一不作,二不休,用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把王直赶出了京城,送去了塞外,其他那些想着要接太上皇出来的大臣,也都个个闭紧了嘴,不敢去触这个霉头

送走了王直之后,朱祁钰并没有急着回宫,而是来到了午门外,一件大事情正等着他来宣布开始呢

在京城保卫战的最后一次大战斗中,彰仪门守将武兴战死疆场,而导致武兴以及上万官兵战死的正是那几百号不听号令,且临阵逃跑的太监朱祁钰当时就下了命令,将这帮太监全都给抓了起来,而今天,朱祁钰就要在京城所有守军将士,以及京城百姓面前处置这批太监

当朱祁钰到达刑场的时候,京城的数万将士已经站好了队列,而周围的大街上,房屋里,甚至连屋顶上都站满了前来围观的百姓。而当朱祁钰出现在了刑场上的时候,所有人都激动了起来。千古以来,还真没有多少皇帝亲自监督行刑的,这也算是一大奇闻吧

“陛下,一切都准备好了”

“先退下去吧,朕有几句话要说”将金英斥退之后,朱祁钰走上了刑场北面的木台上,他扫视了一下跪在下面的几百名太监,以及站在对面的数万明军将士。“朕自京城保卫战之前,就已经宣布军法,任何临阵脱逃者,杀任何违抗军令者,严惩不贷京城一战,我大明雄师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不但挫败了蒙古灭我大明的野心,而且还重创敌寇,杀敌数万。这些胜利,不仅仅是朕的,更是大明所有奋勇杀敌,战阵立功的将士们的不过,让朕非常失望的是,就在大明将士毫不畏死,前仆后继,拼死杀敌之时,竟然有人公然违抗军令,公然冒犯军法,导致武兴将军战死,导致彰仪门外数万将士无辜牺牲。对有功者,朕决不亏待,对有过者,朕也绝不轻饶”

刑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静静的听着朱祁钰那发至肺腑的讲话,所有将士都面色严峻,特别是那些在彰仪门外奋死杀敌的官兵,无不怒视着跪在他们前面,背对着他们的那几百个太监。正是这几百个太监,搅乱军阵,害是了武兴将军,害死了他们的兄弟

“大明的将士看好了,任何违背军法,违抗军令者,都将是这个下场”

朱祁钰的脸色非常难看,当他退下了讲台之后,刑部尚书薛希濂,大理寺卿等官员上台宣布了那些太监的罪行以及判决。最后,自然是刽子手上场,数百颗脑袋顿时落下,鲜血染红了刑场,也震慑了所有在场的官兵。杀了这几百人之后,所有大明官兵都知道,今后在战场上,他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拼死杀敌,奋勇向前,绝无半点退路了

杀掉几百个太监,对大明来说不算什么损失,不过,对朱祁钰来说,这却意义重大。在此之前,大明将士对朱祁钰这个新皇帝是敬佩,而在此之后,除了敬佩之外,他们还将多出一份感情,那就是畏惧这也是朱祁钰要达到的目的,他要让所有大明将士都知道,在战场上,只有一个统帅,那就是皇帝,而其他人,都只是作战的机器,不能有自己的思想,更不能有任何违背统帅意志的行为当然,这个目的他是达到了,从此往后,只要是在朱祁钰的率领之下,大明军队就从来没有出现过临阵脱逃者,更没有让朱祁钰失望过。

不过,要立威,却并非这一件事能做到的。杀了几百个太监,也只是让将士归心,让军队臣服,而真正树立起朱祁钰威望的还是对王振一族的处罚

负责彻底调查王振一案的刑部尚书薛希濂是个廉洁公正的大臣,虽然办事有点死板,不过在秉公执法方面,他是无可挑剔的。而且,他也完全遵从了朱祁钰的意思,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该赦免的赦免。反正王振一案审下来,让朱祁钰不满意的地方并不是很多

这薛希濂办事的效率也并不低,就在王直走后的第二天,他就将一份调查结果送到了朱祁钰的手里。本来,在土木堡惨败之后,刑部就已经开始着手调查王振一案。只不过,后来的京城保卫战成了朱祁钰最关心的事情,也就把调查王振一案抛到了脑后。薛希濂接手之后,立即加快了调查进度。以他的霹雳手段,几天之后,这案子就查了个水落石出

不过,朱祁钰不是一个人看这份奏章的,在薛希濂到来之后,他让人去把于谦叫了过来。怎么说,朱祁钰对土木堡之前的事情不是很清楚,他需要有人提供意见。

看完了薛希濂递交的奏章之后,朱祁钰长出了口气,涉案人员竟然有数千人之多虽然这比起太祖时的三起大案来讲,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不过,朱祁钰怎么也不相信,王振一个人就能拖这么多人下水

“薛大人,这个靖远伯王骥怎么也在名单里面”

“这”薛希濂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上皇在位时,有人检举靖远伯王骥在评定苗人叛乱时,趁滥用职权,虚报军耗,以公某私,后来是王振撤去此案的,因此臣认为,王骥也与王振有关系”

“那,薛大人就凭这个断案”朱祁钰笑了起来,“如果任何与王振有关系的人都有罪的话,那么上皇,还有朕又是什么罪呢”

“陛下言重,微臣并不是这个意思”

“薛大人,起来吧,朕并不是说你不忠”朱祁钰笑着扶起了薛希濂,“虽然王振一案牵涉广泛,不过朕认为,并非任何与王振有关系的人都有罪。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