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番世家集团借着冯去疾一案,在神都大肆弹劾乾元,已经也让忠叔心生恶感,打定主意,准备跟世家好好斗一斗。
忠叔话音刚落,其他人到没什么,只有户曹郎中曹叡眼神一凝,心更是一下提到嗓子眼上,却是强忍着不动声色,目不斜视。
议政堂的气氛,一下变得微妙起来。
六曹郎中中,忠叔是原秦王府旧臣,跟乾元是主仆关系,对乾元忠心不二,郭嘉、李淳风、宋慈都是非土著。
只有曹叡,是青丘府本地人。
尤其是随着冯去疾死亡,冯家式微,曹叡以及他背后的曹家,隐隐成了青丘府世家代表,只有唐家能与其抗衡。
曹叡在藩王府任职,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土世家的利益。
这是谁都无法左右的。
就算曹叡知道,这会引起殿下的忌惮,都无法改变这一点,既然身在世家那个圈子里,就必须遵守圈子的规则。
现在,忠叔就差明着喊出,要打压世家了。
可偏偏曹叡不敢多言,现在的殿下实在不是谁能挑衅的,曹叡甚至怀疑,李忠的提议本身就获得殿下的首肯。
在可难办了。
坐在上首的乾元,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想了一下,道:“组织吏员选拔考试,从民间招贤纳士,这我很赞同。”
“完了”
曹叡都不忍听下去了,他预感到,即将掀起一场风暴。
乾元扫了曹叡一眼,接着道:“只是一点,既然是选拔考试,那就不必设置身份门槛,无论是寒门士子,还是世家子弟,甚至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参加,以免沧海遗珠。只要有真才实学,王府就该量才而用,英雄不问出身嘛。”
曹叡诧异抬头,正好对上殿下的目光。
他明白了
殿下画了一条红线,既不会对世家赶尽杀绝,也不会继续容忍世家在衙门独大,甚至是尸位素餐。
如果这样,世家还敢不识趣,做出什么让人失望的事情来,那
曹叡甚至都不敢往下想。
“殿下英明”曹叡立即表明态度。
忠叔虽然有一点点不甘心,但还是答应下来。
为何不甘
因为真要允许世家子弟参加选拔考试,那考中者中,起码有一半以上会是世家子弟,考试的效果似乎就没那么明显。
世家无论是修行功法,还是修炼资源,都碾压寒门,再加上族学支撑以及从小的耳濡目染,优秀子弟自然比寒门多。
真正的纨绔子弟毕竟是少数。
至于平民百姓,要想脱颖而出,那更是难上加难了。
乾元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他能压住封地大大小小的世家,却不能不考虑来自神都以及世家集团的压力。
步子迈得太大,就算乾元是实权藩王,也可能摔跟头。
以封地目前的实力,实在不宜跟世家集团硬碰硬,乾元是能在封地一言九鼎,但总不能把青丘府经营成一个自闭的小天地吧
只要还要跟外界交流,就必定会跟世家打交道。
远的不说,东临新区招商的目标,背后不就是一个个世家吗
而且在乾元看来,想要解决世家之患,打破阶级壁垒,根本办法并不是铲除世家,而是推行教育,让平民孩子也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
长此以往,世家的优势自然就会慢慢消除。
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骑兵
继忠叔之后,其余几位郎中也都一一发言。
曹叡着重讲了讲对山民的安置补偿,同时建议,免除山民两年农业税,获得乾元通过。
马铃薯跟九州一号在翼泽县的推广,获得空前成功,仅马铃薯一项就解决了三分之一的军粮问题。
到明年开春,马铃薯跟九州一号就将在封地全面推广开来。
届时,长期困恼封地的粮食问题就将不复存在,甚至会有余粮外销,乾元自然也就有免除山民农业税的底气。
不仅如此,乾元还建议户曹,对在东临新区投资建厂的商会,第一年免除商业税,第二年也只征收一半的商业税。
在土地租赁上,也尽可能地给予优惠。
乾元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各大商会进驻东临新区,借助诸商会的资金实力,快速发展东临新区。
这么做,对星空商会而言,短期利益可能有些受损,但是从长远看,在东临新区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对星空商会也是有益的。
作为王府嫡系,星空商会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不断从乾元这获得新技术,始终走在技术扩张的最前沿。
这是其他商会无法比拟的。
比如玻璃制造技术,乾元特意交待阿宁,星空商会完全可以聚焦在玻璃制造领域中的分支玻璃仪器制造。
利润大,技术含量高,是其他商会一时无法赶超的。
礼曹郎中李淳风倒是没提什么发展大计,张嘴就向乾元要钱,更是逼着乾元,让户曹在明年的财政预算上,给予教育支出五个点。
曹叡当场就要发飙,五个点是什么概念
在此之前,封地除了道院跟武院这两座官学,其他都是私学,基本不占用衙门财政收入。
就是道院跟武院,因为时不时有世家捐赠,也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因此,教育支出占比还不到一个点。
现在李淳风张嘴就要五个点,难怪曹叡不同意了,反对的话还没说出口,乾元却直接答应下来,愣是把曹叡架在半空。
太难了。
秋季大战之后,因为连续召唤了李淳风跟薛仁贵,乾元实际剩下的杀戮值只有18000点,只比开战之前多5000点。
就这,在确定让李淳风执掌礼曹之后,乾元还是咬牙,一口气消耗了足足5000点杀戮值,兑换了全套中小学教材,交给李淳风。
乾元就是希望李淳风先自个儿把教材吃透,再培养一批老师,跟着在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把中小学教育推进下去。
李淳风要钱,乾元自然是鼎力支持。
刑曹郎中宋慈也没怎么发言,他管的那一摊专业性很强,乾元也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宋慈施为。
听说宋慈正在借着机构调整的契机,大力整顿衙役队伍。
没的说,乾元自然是鼎力支持,更是建议宋慈,可适当招一些因伤退役的战士,转职为衙役,增加衙役队伍的血性跟纪律。
宋慈欣然接受。
最后就是兵曹,这一项却是不宜在这样的场合讨论,